新闻动态
发布时间:2025-06-25 作者:行业新闻
(一)安全防护:进入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,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,实施救援工作。
(二)隔离、疏散:设定初始隔离区,封锁事故现场,实行交通管制,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。
(三)监测、侦察:监测泄漏物质、浓度、扩散范围及气象数据,及时调整隔离区范围,做好动态监测;侦察事件现场,搜寻被困人员,确认设施、建(构)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、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,确定攻防、撤退路线。
(四)医疗救护:应急救援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,将遇险人员转移至安全区,进行现场急救,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、中毒人员送至医院抢救。
(六)防止次生灾害: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造成火灾、爆炸和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,并做好相关监测工作。
(七)洗消:设立洗消站,对遇险人员、应急救援人员、救援器材等进行洗消,严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,防止二次污染。
对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,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内各种火源,救援器材应具备防爆功能,并且要有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、地下室或受限空间的措施。
(一)泄漏物控制:用水雾、蒸汽等稀释泄漏物浓度,拦截、导流和蓄积泄漏物,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和环境敏感区扩散,视情况使用泡沫充分覆盖泄漏液面;固体大量泄漏时,先用塑料布、帆布等覆盖,减少飞散。
(二)泄漏源控制:根据现场情况,采取关阀断料、开阀导流、排料泄压、火炬放空、倒罐转移、应急堵漏、冷却防爆、注水排险、喷雾稀释、引火点燃等措施控制泄漏源。
(三)泄漏物清理: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,集中处理;少量残液用稀释、吸附、固化、中和等方法处理。
(四)当泄漏到水体时,要及时通知沿岸居民和地方政府,严禁下游人畜取水。对水体进行监测,采取打捞收集泄漏物、拦河筑坝、中和等方法严控污染扩大。如果中和过程中可能产生金属离子,必须用沉淀剂清除。
(一)医学救援基本原则:抢救最危急的生命体征,处理眼和皮肤污染,查明化学物质毒性,进行特殊对症处理。
(二)救援人员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危险区,将中毒人员移至安全区域,根据受伤情况进行现场急救。
(二)对于爆炸物品火灾,切忌用沙土盖压,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威力;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,水流应采用吊射,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,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。
(四)扑救毒害品和腐蚀品火灾时,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,避免腐蚀品、毒害品溅出;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。
(五)易燃固体、自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扑救,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,逐步扑灭即可;但有少数易燃固体、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,对易升华易燃固体,受热挥发出易燃气体,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尤其在室内,易发生爆炸,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,并消除周围一切火源。